« 兔子表哥鸿宇的日记 | Main | 最小最嫩的玉米 »

回乡(一)

回家的日子过得特别快,没几天妈妈就惊呼“就快一星期了吗?”再过两天她又叫“怎么就要回去了?”

不过十几天时间,爸爸共买过五只土鸡,三只土鸭,四斤鱼,五斤肋排以及猪肉若干。还不包括每周末舅舅过来时还要各买一只鸡一只鸭。上帝哪,我希望自己没有真的把它们全吃下去。可是可是,那么辛苦地买来做好,然后用满是期待的目光看着,我也只有一咬牙毅然决然地揽肥肉上身了。

舅舅把兔子表哥鸿宇的日记mail给我,看得人哈哈大笑。据说他要连写三篇跟兔子有关的日记,TOTOZI就等着看啦。

家的所在
TOTOZI家在成都一个绝好的所在。

小街叫支矶石街,以前叫君平胡同,民国改街名时它因一块石头而得名,这石头就叫“支矶石”,高五尺余,为一不规则之方柱形,一边有圆锥形浅窝,一棱有长方形凿痕。过去它放置在支矶石街口,1958年移到了文化公园内。关于这个石头有很多传说,有说是织女的织机垫石,有说是天上的陨石,大多数人都认为它是古蜀大石文化的遗物。

pizza.jpg

小街旁边就是有名的宽巷子,以前叫仁里头条胡同。辛亥革命后给街道命名的人想了很久也想不出该给这条胡同改成什么名称。有人发现这条胡同比它两边的胡同都要宽些,而且又多多为达官贵人所住,干脆就叫它宽巷子了。

宽巷子再旁边是窄巷子,因与仁里头条胡同相邻,故称仁里二条胡同,民国更名时见它比相邻的街道都窄,就把它定名为窄巷子。住在窄巷子的都是平民百姓。

两条小街平行排列,有青砖墙、四合院、高门楼、花墙裙,兼有川西民居和北方满蒙文化的特色,是驴友的心水至爱。

pizza.jpg

现在成都致力于把它们打造成一个旅游名牌,目标是上海的“新天地”,已经拆了不少房子啦,但TOTOZI很不以为然。宽窄巷子跟锦里(见后文)不一样,处在闹市区不说,周围都是居民区,这次回去第一夜就快被吵死——半夜两三点,喧闹声酒令声歌声音乐声号啕声声声入耳。站在厨房一看,下面灯火通明,热闹得不得了。

第二天一起床TOTOZI直奔电话而去——干啥?向有关部门投诉!正好青羊区政府刚发了文,要整改宽巷子内商铺噪音扰民的情况,两三日后总算安静了下来。

支矶石街旁还有一条商业街,省委大院所在地。它可是成都历史上的商贸重地,前几年开建省委办公厅机关食堂工地,竟发现了一个最大的战国船形棺墓葬,据说是古蜀开明王朝王族或上层贵族的家族墓地。

当然,昔日的繁华今日一丝痕迹全无,宽两车道左右的小街上满植法国梧桐,浓荫蔽日,是TOTOZI散步时的最爱。

pizza.jpg

说起也怪,成都的法国梧桐生长得比任何一个城市的都要美丽。夏季日头酷烈,法国梧桐生出浓荫;秋季落叶翩翩,有“满地梨花不开门”的感觉;冬季天色多晦暗,阔叶尽落有利于阳光从枯枝间透过(当然,成都冬天几乎没就什么阳光)。

回过头来再说支矶石街,一头与长顺街相交,一头连着同仁路。要介绍长顺街,就不得不说说老成都的布局。

所谓老成都指的是内环线包围的城区,被分成三部分,大城、皇城和少城。长顺街是少城的主干道,两边排列着许多条胡同,四周还建有城墙。城内的布局以及建筑式样,多半采用的是八旗的传统方式。因为满族人聚居于此城,所以也称满城。听老成都人讲,从前的满城非常幽静,亭台楼阁随处可见,参天古树掩映其中。当然这一切都是如烟往事了,早于文革期间被毁。

如果非要发思古之幽情,可以沿着支矶石街往西走,到同仁路交汇口的成都画院看看。
pizza.jpg

画院有一百多年历史,由叶家祠堂大院和原静安旅馆两个四合院组成,都是晚清建筑的杰作,也是川西平原古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院内院外浓荫密布,有兴致的话还可以到院内饮茶小坐。同仁路拓宽时在此处拐了一个弯,这座老建筑才得以保存。


那么,下面这张照片又是哪里呢?

pizza.jpg

哈哈,这可不是什么有浓厚历史沉淀的所在,只是TOTOZI家的小院而已。所有的植物都是院中各户人家所栽,不宽的过道被盆栽们分隔成两条,这时刚下过雨,小道、叶子、空气……全都湿漉漉的。小径的尽头就是TOTOZI家的单元口啦。

Post a comment

About

This page contains a single entry from the blog posted on 2005年08月18日 下午06时33分.

The previous post in this blog was 兔子表哥鸿宇的日记.

The next post in this blog is 最小最嫩的玉米.

Many more can be found on the main index page or by looking through the archives.

Powered by
Movable Type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