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07月 | Main | 2006年09月 »

2006年08月 Archives

2006年08月01日

生活中的莫非定律

朋友的公司晚上要请一个重要的外地客户吃饭,因为她没有提前预定,导致一行人到达湘村馆时才发现满座,事后被经理训得灰头土脸。

“如果有一片涂了黄油的面包掉在地上,落地的一定是涂有黄油的那一面”,这就是莫非定律想要说的。莫非是一个美国职业航空工程师。他在1949年参与了美国空军的一项火箭发射计划,需要把一套16个“加速表”装在被验者身体的各部分。这些仪器有对与不对两种装法,尽管万般小心,负责装配的那位员工还是把16件仪器统统都装错了。莫非就此悟出:“越是害怕什么事情发生,它就真的会发生。”不出几个月,这句话传遍了航空工程学界。1958年,“莫非定律”被收入《韦氏大字典》。

“帅哥爱上恐龙,美女独守闺中,网友一定超重,期待一定会落空……”正如台湾歌手张智成在新歌《莫非定律》中所唱的那样,生活之车总是向你不想抵达的那个终点驶去——

从小学开始,追求你的那个男生通常属于你讨厌的类型;有了喜欢的男生,一到约会那天,青春痘就会冒出来;考试时,总觉得偷看来的答案是对的,结果往往显示你自己的答案才正确;银行里排了几条长队,不管选哪边,总是前进最慢的那条;抱定目标出门购物,决找不到想要的那样;拨错电话号码时,总不会打不通;极冷的天气里脱下右手手套,钥匙总是在左边的口袋里;等人时,如果到洗手间方便,那家伙准会趁这段时间到达;出去买爆米花,银幕上往往就在此时出现了电影中最精彩的镜头;电脑会死机,投影仪会不亮——那是因为,客户正坐会议室里看着它们……

回过头再看看我这位倒霉的朋友吧。那个外地客户是湘菜的狂热爱好者,在榕几天的晚餐大都在湘村馆解决,因为每天预定后抵达餐馆,都发现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位子空闲着,于是最后这天的晚餐朋友便斗胆试着没有预定,事实证明,莫非无敌。

为了安慰朋友,我告诉她,莫非定律也并非战无不胜。美国某电视台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让一些人往空中抛一万个三明治,结果发现,涂有奶酪的那面朝上和朝下的几乎各半。为什么在家时就那么不幸呢?专家揭开谜底说,这和桌子的通常高度有关。在这个高度掉下去,必定翻转固定的圈数落地。接着,他们改变了桌子的高度,发现莫非定律终于被打破了。

不过,科学虽然战胜经验主义的莫非定律,但是我们却没有因此而摆脱折磨。大多数人依然愤愤不平——为什么刚扔掉一本闲置三年的杂志,就发现里面有下一个专题的相关资料?为什么总在说错了话之后,正确的用词才涌上心头?为什么我喜欢的人永远都不喜欢我?

对我来说,最害怕的事莫过于出门忘记带钥匙。为了避免这种灾难的发生,不仅特意放了一把在朋友家中备用,而且每次出门时都小心之极:人尚在门内就再三确认,出门之后还要再拿出来看看,非得当着钥匙的面方能安心把门关上,以致于有阵子几乎怀疑自己患了强迫症。

上个周末去打早场的网球。五点半,我晕头晕脑地起了床,洗脸刷牙更衣找球拍灌水壶出门……随着“哐”地关门声,原本空白的大脑突然清醒过来,糟糕,忘记确认钥匙了。这下发现大事不妙:装有钱包钥匙网球水壶手帕等的袋子还在客厅的桌上,而我站在门外,身上只有球拍,手机,以及mp3。

2006年08月08日

处处都是Crossover

如果你已经厌倦了在报纸上看新闻,那就在网上订一件T—POST吧。这个幽默地号称“48% News 53% Cotton”(48%新闻,52%棉)的瑞典品牌,每六周会推出一款新的T恤,上面印刷着近期最惹人注目的新闻以及他们的观点。当然,这些新闻和观点不是以密密麻麻的铅字,而是通过抽象幽默的图形来表达的。

中国人最爱说“隔行如隔山”,小农经济时代就是如此,而到了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现代社会,行与行之间的差异甚至有可能达到“难于上青天”的程度。

但显然,Crossover者们不信这个邪。

张艺谋不拍电影,非去排歌剧《图兰朵》;薇姿偏把化妆品卖到药房里;日本时装大师山本耀司放下手中的服装,跑去帮阿迪达斯设计波鞋;文化界的当红炸子鸡易中天,走下讲台走上电视,用说评书的方式论三国,在学术与大众之间实现成功对接;一个同学的朋友,大学时学的播音,毕业后却开了一个装饰设计工作室,晚上还在电台兼职主持一档求医问药节目……

山本耀司是阿迪达斯Y3的创意总监


Crossover本是篮球场上的一个专用名词,意思是交叉步或交叉步突破。现在,它正在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商业语言。非得用中文来表达呢,“跨界”恐怕是最合适的译文。

到KTV里查找热门歌曲,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铁定在前二十名的榜单上。这首大段引用了苏轼《卜算子》一词的流行歌曲,却嫁结了一把印度西塔风情。当然,在跨界音乐这条路上,周杰伦和王力宏走得比他更远。

两个不同领域的合作,尤其当这种合作体现在时尚界,事情就会变得异常有趣和微妙起来。

Ipod Nano从去年风靡到现在,今年它与Nike合作推出了一款内置传感和与ipod连接的接收器的跑鞋。穿上它,鞋子会自动输送运动的时间、距离、热量消耗和步幅等数据给你的ipod。按动按钮,ipod Nano还会在跑步处于最佳状态时响起歌曲为你打气。

去年白先勇的现代版《牡丹亭》轰动一时,今年广州粤剧团则推出了新派唯美粤剧《花月影》:广州粤剧团团长倪惠英担纲、非粤剧专业的编剧、为张艺谋《图兰朵》设计舞台的舞美、以及留日的服装设计师、现代舞团的肢体指导……此外,他们选择地铁站、大学校门、著名餐厅、商业中心等12个有代表性的广州时尚地,让演员身着戏服,混迹于人群中间,拍摄了一组具有高落差视觉冲击的宣传照片,成功吸引到年轻人的眼球。

尽管不懂粤语,一位刚去广州工作不久的朋友还是掏钱去看了场《花月影》,“光看看那些美仑美焕的服装和舞美也值了。”该友事后迅速把自己的msn签名改成戏中台词:“人间处处是码头”。

其实,Crossover不仅被应用在设计上,更被应用在营销上。

4月份,Google和索尼共同发布了一个“达芬奇密码解谜活动”,配合电影《达芬奇密码》的上演,从4月17日到5月11日,每天推出一个新的谜题,拥有Google电子邮件账号(Gmail)的网友可以参加此活动。想要玩这个游戏,必须通过《达芬奇密码》的官方网站,链接到Google的个人化首页进行。表面上看来是为了《达芬奇密码》宣传,事实上,Google最后成功地“反客为主”变成目标网站。

不过,对于讲究本尊、推崇正宗的中国人来说,Crossover到了一定程度,纯粹的原汁原味便愈加遥不可及。每到川菜馆吃饭,朋友总是要我评判正不正宗。可即使在川菜的发源地———成都,也是新派川菜占了上风,想要吃正宗的,怕是本地人也不知向何处觅食。

记得巴士阿叔走红后,很想找来视频看看。上网一溜,什么中英双语字幕珍藏版、家庭版(粗口过滤、hiphop版、卡拉ok版、阿叔名言一气呵成版、阿叔狂闹四眼仔之以和为贵(导演特别版)……而原版,早已淹没在芸芸众版之中不得一见。

2006年08月09日

都市里的“新迷信部落”

上帝,本周遇上前所未有的稿荒,直到签付前一晚整整两个版都还是空白。
没办法,兔子急了都要咬人呢。急红了眼的兔妈只好连夜码字,呜呜……


民间信仰中的农历七月,是诸事不宜的鬼月。可喜的是,从厦门的几家大酒店了解到,今年农历七月预订的婚宴酒席量,比往年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广州天河区民政局结婚登记七月以来每天仍有十几对新人前来登记结婚,可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勇敢地冲破了传统陋习的藩篱。
“民俗既迁,风气易随”。但是,如果说现代的年轻人已不迷信,那就大错特错了。如今的“幸运手链”“吉祥号码”“今日星运”“巫毒娃娃”等等,这些披上了所谓科技外衣的“现代迷信”越来越多地充斥在青少年的生活中。
在他们的意识里,这些不是“迷信”而是代表“时尚”的符号,它们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习惯。

都市里的“新迷信部落”

闹闹女巫

音乐人科尔沁夫答应了帮某公司的一对女生组合写歌词,而且还要写四首之多,时间短任务急,天天都被台湾制作人抓到录音棚里东修西补改歌词,比他预想中的合作麻烦了很多。恰好晚上跟闹闹吃饭,就请她顺便摆摆塔罗,看看这个合作的结果会如何。

闹闹的推算是“这次合作只是一个意外的合作,肯定不会以4首而告终的,一定会提前因为其他原因而稀里糊涂结束”。

第二天傍晚,科尔沁夫接到电话:“制作人老师非常喜欢你第三首的A段和B段,不过他想和你商量下,看看第四首能不能让她们自己试着写写?”

科尔沁夫在当天的博客上由衷赞叹:“闹闹的名言是‘不相信星座的同学不是好同学’。而我要说的是‘不相信闹闹的同学不是好同学……’”

闹闹在很多朋友博客上的链接名字叫“闹闹女巫”,这个在北京作电视编导的女人不仅迷恋星座,还自己建了一个星座网站———女巫店星座。她排星盘不是用网上流行的软件,而是自己动手,许多素未谋面的人让她排过星盘后都会心惊肉跳———一个陌生人怎会如此了解自己的性格?

“新迷信部落”出现

在城市的公园和其他旅游景点,不时可以见到摆摊算卦者,电脑算卦也比比皆是,而互联网上占卜算命、星座运势的网站更是多如牛毛。百度一下,结果令人大跌眼镜——输入“天文”一词,仅“找到相关网页约362000篇”,而输入“星座”一词,却“找到相关网页约1280000篇”!如“新浪星座”等每天都有几十万的访问量。

仿佛在不知不觉间,都市里正在渐渐形成一个新迷信部落。迷恋占星术、命格推理的人群日益增加,并且,还有年轻化的趋势。很多青少年都喜欢用星座、纸牌和“笔仙”来“追问”自己的运程,并争相传阅和购买一些占卜类书籍。

哈尔滨市某中学高一学生贾旭对星座算命几乎已到了迷恋的程度:“每天早上起床后,我第一件事情就是查星座,然后根据星座内容来安排自己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星座就象一个路牌,告诉我尽头是什么,提前知道可免受许多劳苦。”

北京某报记者曾对清华附中分校高一023班、024班的同学做过调查。在回收到的68份问卷中,93%的人知道自己的星座,31%的人相信星座会对性格产生重大影响,21%的人相信星座会对命运产生重大影响,16%的人认为现在广泛流行的那些关于星座的说法是科学的。

不仅普通百姓相信,不少机关干部和企业老板对此也是深信不疑,纷纷高薪聘来“大师”,为每次出差进行吉凶占卜,甚至直接插手管理事务。

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二十一世纪,占星、塔罗等命理学在坊间的风行却让人有些费解。或许对许多人而言,世事不可测,前途未能知,这种不安全感似乎只有透过星座分析方能得到缓解。占卜,竟成为一种了解自己、了解别人的快捷方式。

民间占卜达人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好奇心,像生与死这一秘题更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然而一旦追根究底起来,哲学家离我们显然太远,专业的心理学又有些生硬,占星术,正好趁虚而入。

闹闹是那种直到小学四年级还在操场上等着外星人来接她的人。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读书时,她发现学校的专业里竟然开设有占星学这门学科,并且还有硕士、博士学位和专门的玄学图书馆,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她说:“我其实是个内心很脆弱的人,了解占星后发现,自己的世界比别人要大得多。星座是让自己坚强的一个重要理由。”

苏醒混迹于娱乐圈,年轻时曾在歌舞团呆过,现为北京某媒体记者。除了摄影,她最大的爱好就是测字,通过分析人名来测算命盘。她在新浪的博客“仙疯叨咕”人气相当旺盛,每篇博至少都有四五十条回复,这其中大多数是想请她帮忙测测自己或朋友名字的人。不久前她在博客里给“加油好男儿”中的选手们测了一回名字,这其中“吴建飞的名字不错,聪明,最有明星相,日后在演艺圈会有一席之地。如果没内幕,他应该得第一的。”

而《东方早报》编辑河马的博客“名人星动向”比前两者更具娱乐性,他喜欢用星座剖析明星八卦。对观者来说,这样的文章比一本正经地用道德观、人生观来分析来得新鲜有趣。

职业占星师

尽管有这方那方的民间占卜达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星座仍只是无聊时的消遣,好玩的游戏。而以占星为职业的人,少。

一般人的想象中,占星师应该是这样的:阴柔,细致,四体不勤,不修边幅,夜里呢,站在高处看星星;或者是粱朝伟在《行运超人》里手拿罗盘、高深莫测的样子。

而台湾的职业占星师陈谦之却让人大跌眼镜:长发,1.83米的身高以及80公斤的体重,打篮球出身,还具有丰富美发经营管理经验,不论白天黑夜,打开电脑看星星。据说,他在台湾看一次星盘,一个问题约收费人民币300元左右。

去年1月,这位被公推为“南台湾占星霸主”的职业占星师来到重庆发展。他以给各大报刊写专栏为主,如《精品购物指南》、《南都周刊》、《新女报》……其余的时间,则参与、主持与星座相关的各类活动。

事实上,目前在书刊市场中,90%的时尚类杂志,如《时尚》、《瑞丽》、《希望》等等都开有星座专栏。北京电影学院编剧专业毕业的程青松就曾在一家杂志开了一年多的星座专栏。他能在第一速度立刻说出你所能想到的明星或娱乐圈人士的星座,由此生发出此人的基本性格、命运走势及发生在他生命中的诸事的解读。

听起来很八卦,是吗?但比起台湾的星座之风,这又算不得什么了。像台湾电视节目《非常男女》、《性爱学分》、《心理有诡》等大多数节目都配有这种角色,他们会在现场一本正经地分析嘉宾的速配指数,或是某星座最爱的做爱姿势。这些星座专家大多有高学历,以女性居多,比如《心理有诡》的嘉宾主持孙明明是博士。有一些人更借机出书,市场销路十分好,他们同时兼有很多栏目,还要给报纸杂志写专栏,收入胜过二三流明星。

生活压力造就迷信流行

2002年12月14日,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在职研究生朱彤以一篇与占星术相关的论文通过了硕士论文答辩,并将获得北京大学的哲学硕士学位。

据朱彤的导师,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任定成教授介绍,港台两地的书架上与占星术相关的书数不胜数,且都放在显要位置。而美国大部分的电视、报纸上都有为占星家而开辟的栏目,每天都发布相关预测。任教授认为占星术在二十世纪的复兴是一件非常值得注意的事,便在硕士毕业论文中安排了这样一个题目:没想到此题一出,学生们均觉得很有意思,朱彤专门就此问题做了一篇学位论文。

中国科普研究所郭正谊研究员强调,不管占星塔罗紫薇多么洋气、有多漂亮的称谓、能勾起多美丽的艺术形象,它只是一种新式迷信而已。清华大学刘兵教授显得更宽容一点,他觉得这是一种文化现象,愿意称之为“星座文化”。

事实上,“新迷信部落”的形成原因相当复杂。简单来说,是因为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升学、就业的压力过大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让人们感到迷茫、困惑、苦闷和压抑。人们渴望对未来有更多的了解,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确定的青年人尤其如此。因此,在遇到失败或挫折的时候,人们渴望把自己的行为合法化、合理化,以求得自我心理安慰。当然,也不乏有人想借此为自己的理想寻找外在的合理依据。

而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樊洪业研究员的看法就审慎得多,他认为,星座、塔罗、紫薇等确实不科学,但也不一定就有多大的危害。只要它们不带来明显的、直接的危害,就不要去禁止它。事实上,我们现在就容许许多不科学、甚至迷信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出现。譬如中国人喜欢燕子、喜鹊,讨厌乌鸦、猫头鹰,认为前者吉祥,后者不祥。他表示,从这个角度来看,只谈科学的生活有时是无趣的,得容许一些不科学的东西存在。

2006年08月11日

秋老虎

电话里兔子在吧唧嘴。
问她,说是刚吃了冰淇淋,听语气之间似有些惴惴。
兔妈便说:没事,夏天吃点冰淇淋是很正常的,不要一次性吃太多就成。
兔子高叫:什么呀,已经秋天啦,立秋都已经过啦!!!
兔妈一时语塞:唔,唔……是没错,可是还有24个秋老虎呢。
兔子震惊:老虎。
兔妈:是呀,虽然已经立了秋,但立秋后会有一段非常热的时间,有时候比夏天还热呢。
兔子若有所悟:难怪,我现在就热得不行。

失眠
早上跟兔子聊天,电话里听她哼哼唧唧没精打采的声音。
原来是昨晚失眠了。
兔子:都是被热的。
兔子:奶奶来时我已经睡着了,后来又是醒了。再后来又睡着了,再后来又醒了。
兔子:我看我只睡了两个小时。

游戏(转)

玩玩这个游戏吧。

房间里面一共有13件物品,找齐后就可以离开房间。

找到0-6件智商低下,绝对白痴。

找到9-10件是正常。

找到11-12件智商很高,属于智力超群。

据说,找到13件并且走出这个房间的全世界不到4000人。

TOTOZI找到了13件,耶……不过,还没能走出去,继续努力!!!

2006年08月19日

换季之痒

在南方几乎是感觉不到季节的更替。今年却是个例外。这不,才被兔子教训说“都已经立秋了”,就沾上了荨麻疹。

仗着不是过敏体质和对自己肤质的自信,开始并未放在心上。西医的结论是体内有炎症所致,消炎即可。谁想从周二开始,打针,推静脉,吃药,检查血常规和免疫蛋白,什么花样都玩了,就是不见好转。

荨麻疹这东西,发作时是忽如一夜春风来,顷刻间全身已经红疹密布,一串串奇痒难耐。

散时则似朝云无觅处,先前丑陋的疹子们踪影全无。让人完全不能相信这都是不同时间发生在同一块肌肤上的事实。

最难受的是,白天折腾倒也作罢,日日半夜二三点准时发作,然后再无可能睡觉,边涂药边看书,只两个晚上看的字竟比过去两个月看得还多。

外用药如炉甘石洗剂(刷在身上特像刷石灰)、哈西奈德等等,效果而而,真正发作时是指望不上的。想想即将到来的周一,心内惶惶,最近没人替班,下周也决请不到假。且昨日到医院推静脉针,小护士跟一老者闲聊,该老头说已经折腾了十几二十几天还未见好转,听得人心生绝望。

今天索性中西医一起上,开了西药和针剂,再到国医堂看中医,清热毒,满登登提回大包小包的药准备以药为饭。

以前听嘟妈summersun等人诉说过敏的苦楚,多半是毫无感觉地附和安慰两句。至于电影电视中吃一口花生酱毙命的的桥段,更觉得像天方夜谈。现在终于有了亲身体会,嘟妈总结道:夏季大清算!一个夏天的热毒一次出清。

换季之痒,唉……

2006年08月21日

日长如小年

不知吃错了什么,还是本身病毒未去,到得下午,星星点点的红疹又冒出了头。

一边推针,一边无奈地看着疹子们越来越多,若有似无的痒意徐徐缭绕周身……

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的。这几日于我,恰如宋人唐庚《醉眠》诗云:日长如小年。

罢罢,明天,且只向青菜和水果看齐!

2006年08月22日

耸人听闻

一个听来的消息,真实性待查。

据说台风过后,霞浦的渔民在打捞上来的大鱼肚子里发现了不少死人眼珠和手指头什么的。

那,大鱼不能吃, 小鱼总没事吧。

非也。据说打捞上来的尸体上咬满了各色小鱼。

现在,闽东那一带的人都不吃鱼了。至少这两个月应该是不敢吃了。

2006年08月24日

兔子吃必胜客

和兔子阿嘟吃必胜客。

兔妈正啃哧啃哧切得起劲,兔子忽然发话:妈妈给我一块钱,快点!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出去,窗外一个佝偻着背的老乞丐正在行乞。

必胜客生意很好,门口还有不少正在排队等位的人。老乞丐伸着碗也在一旁等,但好像没什么人愿意施舍。

兔子催促:快点给我钱呀。

窗外面细雨霏霏,兔妈有些犹豫:以后在路上遇见再给吧,外面在下雨呢。

眼见得讨不到钱的老乞丐佝偻着背准备离开,兔子急得头上冒汗,拖长声音恳求:妈妈,就给我好不好。

兔妈赶快打开钱包,找张一元纸币给她。兔子飞速冲出,一转眼就不见了人影。

一会儿还没见回来,兔妈有些心慌,正招呼阿嘟到门口帮看看呢,兔子就回来了。

她脸上是心满意足的表情,然后冲着窗外一直招手。

转头一看,可不正是那个老乞丐么,竟也满脸笑意地冲我们招着手。

于是,五四路必胜客,一大二小和一个老乞丐隔着窗户依依招起手来。

后来,兔子告诉兔妈:我还跟老爷爷说请他多保重,他非常高兴呢。

About 2006年08月

This page contains all entries posted to 且 行 且 吟 in 2006年08月. They are listed from oldest to newest.

2006年07月 is the previous archive.

2006年09月 is the next archive.

Many more can be found on the main index page or by looking through the archives.

Powered by
Movable Type 3.33